首页 > 行业动态

南美白对虾养殖篇

发布时间:2024-01-04

南美白对虾生存环境

1.水温为25°C~35°C,最适水温为28°C~32°C。目前18℃开始试苗。

2.pH值以7~9,最适宜在7.7~8.3。

3.总碱度120ppm以上为佳,在此范围内有利于虾蜕壳后新壳的硬化。

4.盐度为千分之2~34,盐度适应范围千分之10~20,经逐渐淡化,现在淡水完全可以养殖。

5.溶解氧大于5 mg/L。

6.透明度30~50 cm。

7.氨氮小于0.2 mg/L。

8.硫化氢小于0.01 mg/L。

9.亚硝酸盐小于0.1 mg/L。

南美白对虾的解剖全图

包括头胸甲、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复眼、鳃、口器、颚足、肝胰脏、心脏、肌肉、胃、步足、肠道、游泳足、腹部神经链、尾肢、尾节。


养殖模式

1.高密度深水养虾

2.土池精养虾

3.土池粗养虾

4.鱼池套养虾

5.虾池套养鱼

池塘构造

1.走向:长方形东西方向,垂直与来风方向。

2.坡度:不宜过陡,以便虾正常栖息。

3.底质:壤土适宜,粘土易浊,沙底易臭。

4.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相对独立,无污染。

5.面积:大不宜管理,小则不稳定,养虾适宜面积为6~10亩,水深1.5米。

池塘清整

1.自然清理;推坡、平底、暸晒、翻耕。

2.药物清塘:新塘:茶麸+漂白粉(每亩10斤)或三氯(1斤);老塘:茶麸+漂白粉(每亩20斤)或三氯(1斤)。

合理的放养密度

面积大小:随面积增大而减小密度。

池塘条件:坡度大可以加大密度。

底质:底质好可以适当加大密度。

增氧条件:随增氧条件可加大密度。

目前密度

精养:普通苗5~6万尾/亩;品牌苗3~4万尾/亩。

套养:普通苗4~6万/亩;鲤鱼或草鱼300尾/亩。

普通苗2~3万尾/亩、鱼正常放养、鲫鱼不放。

放苗前养殖管理

水质调节:

1.解氯毒:主要是清塘时使用大量的氯制剂。

2.进水:新水注入后需水体杀毒抑菌,建议用生态消毒剂。老水的鱼塘水,引进部分营养丰富,菌藻较多的水提供天然饵料。

3.培水:定向培养虾苗所需的天然开口饵料。建议在放苗后定向培育硅绿藻水,藻种+硅藻、绿藻定向肥。水色一般为黄绿色(稳定水)为主,较浓(透明度40厘米)。

4.增氧:多增氧可防止水变及更好的维护藻相的稳定,立体式增氧主要是水车式(扒水机)+底管+扬水、永浪式等。放苗前连开2-3天。

5.解毒:放苗前2-3天解毒果酸柠檬酸,稳定水质,水位一般控制在1.2~ 1.5米。

底质控制:定期选择优良的底质改良剂(高铁酸钾,过硫酸氢钾生物底改);改善环境控制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稳定水质达到生态平衡。

选苗

1.正规厂家,口碑好,成活率高的低温苗品牌苗。

2.耐药性,耐低氧能力,耐应激变化能力强。

3.显微镜观察,体色透明,无脏物,无寄生虫。

试苗

1.与养殖水体是同一水体,多选择几种苗进行对比参照。

2.注意“三度”影响,即温度小于2°C,盐度小于千分之2,酸碱度小于0.5。

3.试苗成活率以脱壳后计算为准,甚至到第二次脱壳后,而不是简单的几个小时。

放苗

1.定向培藻下苗(利用藻种培育)。

2.彻底解毒稳水,避免和减少“三度”影响。

3.提高放苗成活率,放苗前泼洒应激药即可。

4.时间掌握:傍晚>早上>中午,阴天>晴天。

5.放苗后,避免夜间缺氧。

放苗后的管理

1.早开口,放苗后第二天选择优质的开口饵料,及时投喂,补充体质,增强免疫。

2.轮虫、枝角类高峰期、避免放苗。

3.青苔、绿头虾,主要是水质清瘦造成的青苔和裸藻的寄生。

4.水质透明度大,主要是浮游动物多。

5.如何培藻,利用藻种定向培养硅绿藻水。

6.如何转肝,放苗20天外用,保肝护胆药物。

7.细菌病的预防,利用生态消毒剂。

养殖前期管理

常规管理:光照强、温差大,造成水体变化大,发病高峰期,一般以急性病为主,发病快,白斑、红体、寄生虫及气泡病等病并发,也是黄藻(漆口藻等)、蓝藻、裸藻水华高发期。加强预防,定向培育有益藻类,水质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

培藻:定向培养有益藻。

稳水:可根据水体变化程度及时补充藻种和营养盐及复合菌等,达到藻菌平衡作用、藻类活性好、水质自然稳定。

养底:随着喂料量、粪便、残饵及死藻的增加,需勤养底(一周一次以上)。

投料:最好控制虾在1个半小时以上,少量多餐(4餐/天),以防亏料,造成虾规格小、阴雨天控制料量。根据虾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服药加强保健、预防发病。图3、图4、图5是蓝藻、裸藻、甲藻水华的水色图。


pH值的变化及危害

原因:碱性土壤;用碱性药物;藻类不稳定,藻类过量繁殖;气温突变升高。

判定:pH值的变化代表水质的稳定情况,上下午差小于0.5较稳定。

危害:pH值升高,氨氮的毒性增强;易引起气泡病;碱中毒等。

防治:酸碱中和;加注老水,泼洒有益菌;推迟放养时间,避开藻类高峰期放苗;禁止大量使用肥料。

氨氮、亚硝酸盐的变化及危害

前期是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培藻、控底、增氧);长时间的积累(培藻、勤控底);残饵、粪便大量蓄积(培藻、控底、减料、增氧);净化小于污染(解毒、增氧、培藻);水质、底质恶化,生态失衡(解毒、培藻、控底)。pH低亚硝酸易中毒,pH高氨易中毒;亚硝酸盐降不下来早期主要是浮游游动物多(培藻、增氧、控底);后期是增氧不足(减料、增氧、培藻、控底)。

培藻的选择与合理利用:

1)不是越肥越好,而是适当(少量多次);

2)定向培藻(针对性强、要什么培育什么);

3)浮游动物多也不能培藻(培不起来);

4)用药(杀虫或消毒)3-5天后再培藻。

5)投料多,少施肥,多用藻和菌,反之多用藻和定向肥;

6)藻类可被利用,同时净水能力强(有益藻类硅藻、绿藻),禁用鸡粪、化肥等,而用生物肥和有益菌。

营养性病的防治:

1)放苗后及时投喂适口的饵料,否则会出现规格差距大,体质差,诱发疾病(纤毛虫病、绿头虾等)。

2)定期补充钙质。缺钙,钙磷比失衡,壳聚糖,甲壳素等不足以及水体缺乏微量元素,出现软壳虾。

3)长期添加营养全面平衡的配合饲料。营养不全面,消化率低代谢失调光吃不长。

4)合理投喂饲料。目前是;前期不喂、中期不敢喂、后期瞎喂。

5)肝脏问题(红、白、果冻、萎缩等)。

病害防治:细菌病,病毒症

细菌病

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分为急性和慢性细菌病。

慢性:一般水较深(> 1.3),底脏,水质老化,经常缺氧的塘比较常见,在后期阶段比较多见,一般表现为鳃盖水肿、黄鳃、黑鳃、烂鳃及黑斑等症状,开始时虾吃料减慢,增氧机底下死虾增多,严重时塘底有“偷死”现象,并伴有游水。

预防与治疗:

(1)注重培藻,保证水质自净能力。

(2)增氧,降低水位,平时多开增氧机,遇天气不好时使用增氧剂。

(3)防水老化,天气好时可用刺激小的的消毒药。

(4)投喂增强免疫的保健产品。

急性:放养30天左右的虾比较常见,发病快,虾表现为红体、白斑,同寄生虫病并发,开始肝胰脏不发红,随病情加重发红,在塘的上风口及增氧机旁多见虾游水。发病时有些表现吃料明显加快,2~3天左右可能全塘游水。

预防与治疗:30天左右的虾多注重预防管理,内服外用并举。转肝:放苗20天左右外泼保肝药,内服增强免疫。稳水:定向培育有益藻,让水体保持稳定。防纤毛虫:控制底质,改善环境,可有效度过危险期。刚刚出现游水现象,根据发病情况(如果突然增多),天气好时,可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第1, 3, 7天)连续使用,再配合底质改良剂可有效缓解。

病毒病

1)一般病毒先侵入肝胰脏,导致组织病变,表观肝胰脏发红,病毒再向外蔓延,紧接着出现红体或白斑等症状,虾发病迅速,第一天见到几只游水,第二天可能大批游水,表现为无力,在塘的下风口多。

2)防被传染:发病季节进不水及防水渗进;防青蛙等传播病原。

3)保持水体稳定,防止诱发因素:保持较高水深;多增氧(多设增氧机,补充增氧药);勤改底;适当施肥及使用活菌制剂;少量多餐;下雨前后及时处理。

4)增强机体抗病力,发病季节及发病期内服抗病毒药。

5)发病过预防与治疗:一般以预防为主,通过内服增强虾的体质,外用减少环境对虾的刺激,加强平时的预防管理工作,定向培藻,一旦发病很难治疗。

气泡病的发生与危害

时间:养殖初期(30天内)、气温突然升高;水突然过肥(水浓pH高)光合作用强,氧气过饱和,导致气泡病。水体不稳定原因:生物种类少不平衡、没有足够稳定营养补充、过量或不当施肥、水位较浅、增氧不够、气候不稳。现象:水浓、pH高、溶氧高,温差大;指标正常下午游塘;傍晚死虾多;死虾靠边尾或体发白;红体或诱发病毒性红体病,连续晴天高温;温差较大;藻类高峰期(进水5-7天、 10-14天、20-28天);“倒藻” 或杀虫后;施肥过量或不当易发生。

气泡病作用机理是由于藻类光合作用过强,产生过量的氧气,或温度突然升高,水中氧气迅速过饱和(温度越高,氧气的饱和度越低),从而引|起水中的氧分压超过虾体血液或组织的氧分压,这样较多的氧气就会透过鳃或虾体表进入血液,然后透过血管进入全身各组织,大量的氧气会在血管内聚集成气泡造成血管栓塞,栓塞在主大动脉或脑血管等处,就会出现急性死亡,进入尾部肌肉或栓塞尾部动脉就会引|起肌肉发白或坏死。肌肉发白后还会造成细菌继发感染,进一步引起慢性死亡。

投饵原则:

早晚多投,白天少投;四周多投、中间少投;虾苗多的地带多投,少的地带少投。

前期一般投喂0#和1#饲料。

放苗后到虾长至5厘米之前这段时间投喂0#料,长至5 厘米~7厘米投喂1#料,也可按比便配合投喂,投饵量应根据气候、水温、虾的密度及摄食 欲望而定,这方面可通过巡塘、缯网的设置(可来检查虾的生长情况以及检验投饵量是否不 够或过剩),另外还可以通过检查虾的胃饱满度及肠道里有无食物而确定。

养殖中期管理

1.增氧加强,培养有益藻、合理开通增氧机,夜间使用刺激性小的增氧药。

2.底质恶化,随着投料增加,残饵、粪便较多,使用有益菌及时分解。

3.慢性细菌病,由于底质恶化,藻类老化,有机物增多,造成的如黑鳃、烂鳃、黑斑及软皮等。

4.亚硝酸盐高(500斤料/亩),要及时补充有益菌和有益藻种。

5.藻类净化能力弱,鞭毛藻类多,如裸藻和隐藻,要及时补充藻种,如小球藻、小环藻。

建议在高温季节,看虾的规格控制料量,40头/斤以上,可以正常投喂,加强底质管理;40-60头/斤要适当减料,防止高温季节亚硝酸盐超标;60头/斤以下虾的规格较小,需要加料,但要加强底质和藻类的管理。

养殖后期管理

1.增氧:因为温差变化大,上下水对流,易缺氧。

2.培藻:藻类老化,有机物多,要补充新的藻种。

3.改底:残饵粪便多,亚盐高,加强底质管理。

4.加大投喂:因为后期规格小,要加大投料量。

5.加强保健促长:长大规格的虾。

来源 | 华中渔业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