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防控与渔药使用

水产病害防治中一些常见错误用药方式你用了吗?

发布时间:2022-09-22

病害防治是水产养殖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用药、科学防治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当前, 水产病害呈多样性和多发性趋势, 养殖户在病害防治上常因缺乏认识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发病后用药。水产动物因其生长生活的特定环境,在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太明显,若加上巡塘工作粗枝大叶就更难察觉。

待发现症状时,病鱼已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此时再用药虽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但已错过了最佳时机,且已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无病先防、防治结合。

2.盲目仿照他人,人防我防。许多养殖户虽然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但不知道用什么防、什么时候防、应该怎样防。

尤其是一些刚刚从事水产养殖的农民,由于缺乏经验,往往盲目地仿照周边其他人的做法。

水产动物发病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应该根据这些病害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盲目仿照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水环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水产品的病害发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而病害预防的根本作用机理是改善水环境,抑制病原体,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必须针对各类致病因子,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综合预防。包括彻底清塘、鱼种消毒、定期注水和施用生石灰、科学施肥与投饵、定期内服外治等。

4.长期使用同种类药物。养殖户在病害防治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的困惑: 同一种病害使用同一种药, 为什么这一次和上一次的效果却大不相同?

究其原因在于水体中如长期使用同一种和同一类药防病治病,就会使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用药效果。

因此最好做到各种有效药物轮换使用和混合使用。但要注意混合使用的药物应无化学反应。如酸性药物和碱性药物不能混合使用。

5.随意添加用药量。在病害防治过程中, 养殖户为提高药效,使之立竿见影,常采取增加药物剂量的办法。

其实这种办法有百害而无一利。要知道,各种药物的使用剂量都是经多次试验研究的结果,而不是随意的,按照此剂量用药完全可以有效地防治病害,且副作用小。

如过量使用,则不但加大了成本,而且有可能造成药害,同时容易增强抗药性,给下次用药带来困难。因此,用药一定要适量。

6.病未愈就停药。许多养殖户在经过用药但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或治愈的情况下, 便认为药没有作用, 为省药钱而擅自停药,听天由命,结果造成更大损失。

水产动物病害的发生是一个动态延续过程,必须经过发生期- 平台期-高峰期-下降期-愈合期这样一个过程。

药物的作用只是加速了这一过程的进行,而不是改变了这个规律,没有一种药能做到药到病除。因此, 正确的方法是, 等到完全病愈并经巩固后再停药。

7.不分时间、天气随时用药。发生水产病害后,养殖户往往比较着急,购回药物后便不分时间不分天气立即使用,认为早用早好。

结果常常是欲速而不达。这是因为水产药物尤其是全池泼洒药物的使用效果与水温、溶氧、光照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水温高、溶氧丰富、光照强,可以加快药物生效速度和提高药效。

减轻用药副作用,反之则起不到应有效果。因此正确的用药时间应该在晴天午后进行。

8.使用金属容器贮药物。养殖户为图方便,常使用金属容器盛放药物,其实这种做法很不科学。

因为水产药物大部分是化学合成物,其化学性质不太稳定,很容易与金属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造成其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

因此贮存药物应选用陶瓷、木材、塑料等非金属容器。

来源:水产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