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防控与渔药使用

如何选择底改类产品?

发布时间:2016-09-28

养殖中后期,关注饲料投喂管理必然关注底质,关注鱼虾蟹疾病必然关注底质,关注池塘整体溶氧必然关注底质,既然底质如此重要,改底产品众多,我该如何选择呢?

物理型底改

代表产品有沸石粉、木炭等吸附性物质,这些是一些絮凝剂、吸附剂及离子交换作用的底改。这类产品属于较早的一类底改,也是用的最多的产品,主要作用是通过简单的吸附、絮凝作用,将水中有机碎屑、大分子毒素等吸附在一起,然后沉到池塘底部,没有后续的分解,表面上好像水变清了,但过几天又变得浑浊(特别的下雨后温差大,底部吸附的脏物又翻到水体中)尤其在下风口看起来更为明显。特别是在水色发暗、发红等有机物过多的水体,过量使用后极易导致水质分层,上清下臭,导致底部毒素蓄积过多,鱼虾蟹后半夜天气突变刮风下雨,非常容易中毒缺氧,引发伤亡。解决表象问题,根本问题无法解决!

化学型底改

代表产品有过氧化钙(CaO2),四羟,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大苏打等,这类底改主要以卤素类、碱性金属、氧化剂及表面活性剂为主,以氧化性底改居多,通过高氧化还原电位,把大分子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利于微生物分解,同时提高池塘底部氧化电位,减少还原性物质(毒素)的蓄积,释放新生态氧,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增加池塘溶氧,加速池塘物质循环,在闷热阴雨等天气可有效防控水产动物缺氧。

氧化性底改一般不能直接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只是改变了有机物的状态,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彻底分解。针对池塘中的毒素如药残、藻毒素等,微生物不能直接分解,而使用氧化性底改能将毒素氧化成易降解物质,然后再被微生物降解,才能彻底“解毒”。

在缺氧状态下,池底厌氧菌会大量繁殖、占优势种群,一旦温度升高就易引发病害,如鱼类寄生虫爆发,各种单包菌杆菌滋生,螃蟹水瘪子、红爪、烂鳃等,因此定期使用氧化性底改处理底部有害菌,改变底部环境,防止病菌滋生是高温期防控疾病的重要措施,相对于传统的卤素、重金属消毒剂更安全、高效。

氧化型底改建议不要一次过量使用,避免水产动物刺激和应激,同时不利于底部有益菌的繁殖,底质恶化严重的可连用两次,间隔一天,效果较好。同时这类改底产品使用率在80%以上,是主流!

生物型底改

这类底改市场也多,主要通过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在底部形成优势种群,强力分解底部有机物,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等营养物质,变废为宝,供藻类和水草吸收生长,改善底部环境,同时挤压有害菌的生存空间,抑制病菌滋生。

日常改底建议多用生物型底改,定期使用,一旦有机物蓄积过量,底质严重恶化、发黑发臭,不要立刻使用生物型底改,因为此时底部厌氧有害菌占优势种群,并且底质呈酸化、不利于生物底改中的有益菌生长,建议先打一遍氧化型底改,提高底部溶氧、处理掉部分有害菌,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成易分解的小分子物质,然后间隔一天再使用生物型底改,才能充分发挥有益菌的优势,彻底降解有机物。

生物型底改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溶氧,若池塘缺氧或天气不好,建议不要使用,否则不但起不到改底作用,反而会导致有益菌死亡、加剧厌氧菌发酵,产生底热、发酸。

生物型底改中的有益菌主要以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菌、酵母菌等为主,这些有益菌与藻类会进行营养性竞争,藻类过多会抑制其生长繁殖,因此老绿水、浓绿水、蓝藻水等藻类繁殖过量的水体不建议经常使用生物型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