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防控与渔药使用

从“改底”入手解决水产养殖难题

发布时间:2024-01-04

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底。在水产养殖中,底质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水质的好坏,而水质是决定养殖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池底淤泥一般由养殖朋友高密度放养、大量投饵,使得养殖动物未摄食的残饵、排泄物和各种生物死亡后的有机物等多种有机质沉淀到池底而形成。

底泥是由大量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我们要正确认识底泥成分对养殖生产作业的利与弊:一方面底泥的存在使得池塘呼吸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部缺氧,同时由于缺氧时有机物分解不彻底容易累积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底泥环境容易滋生病原体;另一方面,一定厚度的底泥可以直接提供部分饵料,而且可以络合重金属改良水质,并间接供给养殖动物矿物营养元素。

一:底质恶化的表现和影响

底质恶化的表现:

1)开增氧机时,产生的泡沫不易散开或者泡沫发黄、发黑,并且可以闻到臭味,此时说明池底已形成厌氧环境,并有还原性有害气体产生。

2)池面出现“水华”,水变得浓稠,风吹过水面只出现细密的波纹,说明池水的有机质含量过高,水分子表面张力增大。

3)池角泡沫发黄,漂浮物发黑,池水分层以及水色不一致,这是由于有机物过多,在缺氧的状态下腐烂、分解不彻底,大量有机物碎屑悬浮在水体中。

4)水质酸化,一般由于池底残饵等有机物腐解酸化导致。

5)溶氧量变化大,表明水体开始富营养化,水体浮游生物数量多。一般正午池塘中光合作用强烈,释放氧气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显著上升;夜晚池塘中大量浮游生物、底泥有机物等消耗氧气导致养殖动物缺氧浮头。

底质恶化的直接影响:

底质恶化直接影响池塘水质,包括溶氧量、酸碱度、有机物含量等水环境理化指标。水质影响水体中植物、浮游生物以及微生物的含量,水体中生物的生命活动又反过来影响水质,两者关系紧密,底质的恶化导致水产养殖活动的恶性循环。

底质恶化对养殖动物的间接影响:

1)产生疾病:危害免疫系统、产生应激反应、发生中毒现象;

2)影响生长性能:采食减少、生长速度降低、饵料系数增高;

3)影响品质:鱼虾体色、肉质、外观。

二、改底的实用技术

清淤:

长期养殖的池塘,每隔1-2年要进行一次清淤,一般有两种方法。

1)干法清淤:在晒塘后进行,待塘底龟裂采用人工或机器将表面泥土移除。若将塘泥堆放在塘埂,可采用在塘埂底泥上种植果蔬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果蔬吸收塘泥氮磷等养分,变废为宝;同时植物根系对塘埂的固化作用防止塘埂坍塌和塘泥氮磷回流池塘。若没有采取种植农作物等固化塘堤措施,为防止雨水将其冲回池塘,一定要将塘泥堆放在远离塘堤的地方,并妥善处理。

2)湿法清淤:捕鱼后保持20cm水深,搅起底泥,然后用泥浆泵连泥带水抽出,排出塘外,如此重复几次;或捕鱼后排干池水,用高压水枪冲洗池底,再将底泥抽出。

晒塘

清淤后暴晒塘底20-30天,使底泥表层由灰黑变为灰白,裂缝宽2-3厘米,深10厘米,以增加透气性。利用阳光紫外线加速底泥有机质风化,达到改善底质效果。

清塘

苗种放养前15-20天使用生石灰清塘:

1)干法清塘:保留10厘米水深,用量为100公斤/亩;

2)带水清塘:水深80-100厘米,用量为150公斤/亩。

施肥

清塘后投放发酵好的畜禽粪肥,发酵时加入1%-2%生石灰消毒,用量在200公斤/亩左右。此法可培养底栖生物让其摄食底泥中大量有机质,改良底质;同时底栖生物又是多种养殖动物的天然饵料。

种植水草

利用水草的自身代谢,吸收底泥中的氨氮等营养盐;同时在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增加水体溶氧量,优化水质。主要水草品种可选择苦草、伊乐藻、水花生、水浮萍、轮叶黑藻等。

使用底质改良剂

改底要选择安全、环保、多效、方便的产品,市场上常用的四类产品类型分别为:化学型、表面活性剂、生物型、吸附型。

1)化学型改底:主要为强氧化剂,代表产品有固体过氧化氢、过硫酸氢钾复合盐、过氧化钙等,通过高氧化还原电位,把大分子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利于微生物分解。但部分产品使用时可能引起水产动物刺激和产生应激反应,同时不利于底部有益菌的繁殖。

2)表面活性剂改底:利用表面活性,打破塘底表面张力,降解大分子有机质。但此类型产品受水温影响大,用量需不断调整,且有刺激性。

3)生物型改底:通过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在底部形成优势种群,强力分解底部有机物,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等,常见产品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但此类型产品易受环境影响,如水温、池底溶氧、有机物浓度等,同时不同微生物作用方向有限,可能需不同菌株配合使用。

4)吸附型改底:利用一些材料自身特性,能够吸附有毒有害物质,如沸石粉、麦饭石、活性炭等,其能够物理性吸附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但是不具备降解功能,对改善底质效果差,反而加重底臭。

综上所述,各种改底类型产品有其独特性和局限性,我们在选购时要了解现象、发现本质,科学合理地进行选择,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规范使用。

来源 | 华中渔业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