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防控与渔药使用

浅谈对虾白便!四个过程!五个原因!

发布时间:2023-10-09

白便的发生!

发病初期,粪便细长、有粘性,少量粪便呈白色,此时检测病虾发现,肠道不饱满,出现断肠、空肠现象,该阶段对虾吃料正常,养殖户很难发现。随着病情的加重,肝胰腺颜色变浅发白并开始萎缩,出现吃料变慢甚至不吃料以及壳肉分离等现象,肠道红肿、后盲囊发白,这时水面漂浮的白便逐渐增多。发病后期,白便增多甚至铺满全塘,此时病虾基本不吃料,活力变差,肝胰腺萎缩坏死、糜烂等,腺管上皮脱落、坏死,脂肪大量减少,肠道非常白或者已不明显,肠壁细胞不断增生及脱落,最后病虾大量死亡。

肝脏病变过程,肉眼观察:棕褐色(正常)浅红色或深红色(初期,表现为肿大)稍微发白(中期、开始萎缩)完全变白(后期,表现为糜烂)。

肠道病变过程,肉眼观察:肠道饱满(正常)空肠、断肠(初期)肠道红肿、发白(中期)肠道呈乳白色(后期)。

分析原因!

白便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肝胰腺和肠道发生病变,其中肝脏是对虾体内最重要的器官,承担着解毒、消化、免疫调节等任务,肝功能损伤会引起多种疾病。因此,从肝脏受损源分析,主要由天气突变、细菌感染、水中毒素、水质恶化、重金属等因素引起。

1、天气突变

大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这种现象,就是下雨过后都会有白便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对虾体质本身不好,加上天气突变、应激性差等原因,导致对虾肝功能紊乱,引起白便。

2、细菌感染

通过对白便物质进行检测发现,主要有副溶血性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等,这些致病菌在对虾肠道内滋生,严重影响肠道内其他有益菌的繁殖,导致肠道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进而产生毒素引起肠道粘膜脱落,引发病变。

3、水中毒素

藻毒素(蓝藻)、细菌毒素、霉菌毒素(饲料霉变)、自由基、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肝管或血液等循环系统进入肝脏,加重肝脏解毒或免疫负担,造成对虾肝脏功能性失调,肠道分泌消化酶的功能衰退。

4、水质恶化

水质的恶化一般都是因残饵、粪便、死藻过多等因素引起,若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底质恶化,主要表现在发酸、发臭、氧债高,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超标,这些因素会直接作用于对虾的肝脏,引起病变。

5、重金属

在对虾肝胰腺内,存在着一种很重要的小分子蛋白质,即金属硫蛋白,这类蛋白能够与外界水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发生螯合作用,降低其对对虾的危害。若水中重金属离子过多,会加重肝脏的解毒功能,时间一久则会造成肝脏损伤。

对待白便应以预防为主,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注重对虾肝脏的保护,肝脏的预防要从放苗开始:

放苗初期:在放苗15-20天左右,对虾开始进入转肝期,若遇到环境突变(水质恶化、倒藻、天气突变等)及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对虾健康肝脏的形成,轻者影响生长,重则排塘。因此,注重转肝期间的水质环境及对虾的免疫保护至关重要。

养殖中后期:转肝期过后,很多养殖户会忽略中后期肝脏的养护,殊不知当这一时期随着投喂量的增加,对虾肝脏负荷增大,加上粪便增多,很容易导致塘底有机物积累过多,进而引起亚硝酸盐、氨氮超标,也给有害病菌(弧菌等)提供了繁殖条件,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一旦发病则会引起肝脏发白萎缩、糜烂,引发肠炎、白便、烂鳃等疾病。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环境,定期底质改良,遇到倒藻现象,视水色情况进行追肥。拌料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帮助肝脏排毒、解毒,修复受损的肝细胞。

来源 | 综合整理、老虾农

声明:本公众号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