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棚养对虾三个“应激反应”的防控措施
发布时间:2016-12-16
应激反应的定义:
从定义上讲“应激反应”是指水生动物对水体环境变化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对冬棚养殖来说,水温、大气压、溶解氧和有害物质浓度的变化是最主要的应激源,白对虾对池塘水体环境这四种理化指标的急剧变化而产生的、超过对虾的适应能力和耐受力的应激性反应就会使白对虾活力剧下降,对水体环境变化的保护性反应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引发应激性病害前期症状如对虾肌肉白浊、厌食减料、脱壳异常或脱壳不遂、粘壳、脱壳后出现软壳症等,甚至出现耗底症;因为白对虾对低温条件下作出的“冷应激反应”会消耗掉大量的能量和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如不及时得到补充就会易引发应激性病害。
冬棚养虾易产生的三个应激反应阶段:
一是盖上薄膜后因棚内外气压、温度、溶解氧急剧变化导致对虾出现的过渡性应激反应;
二是天气由热转冷导致对虾出现的“冷”应激反应;
三是天气由冷转暖时引起的对虾“热”应激反应。
第一关,盖上薄膜后的应激反应:
华南地区冬棚养殖一般为11月初~11月中旬开始投苗,此时室外的气温还比较高,阳光也充足,但随着时间进入初冬,早晚温差大,水温越来越低,所以露天养殖15-20天左右就必须盖上塑料薄膜,盖上塑料薄膜的过程,虾塘棚内的气压、水温和水体溶解氧开始出现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盖上冬棚后的2小时内,棚内的池塘水体将处于一个多个理化指标同时量变的过程:藻类光合作用减弱,溶解氧下降,PH值下降,棚内空气减少,气压开始下降,对虾体内外的渗透压同时开始产生较大的变化,对虾呼吸作用加快,开始加大消耗体内能量和B类维生素,同时生理机能开始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活力逐渐减弱。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将直接对白对虾产生致命性的打击,如在盖薄膜前后不提前做好防控应激反应工作,出现死虾将不可避免。
第二关,天气由热转冷的应激反应:
随着冬棚养殖的进行,气候越来越冷,往往出现气温骤降的情况,而且还伴随着阴天多小雨天气,冬棚虾转入冷应激反应养殖管理阶段,此时,藻类、微生物、对虾的酶解活性减弱,生长繁殖减弱,对虾的新陈代谢活动减弱,食料减少,生长速度减缓、免疫力下降,同时处于不断散发能量的冷应激状态,出现瘦身现象。
第三关,天气由冷转热的应激反应:
立春后,气温逐渐回升,大气压增加,即使是在暖冬的情况,也有气温骤然回升的情况,气温回暖是冬棚养殖过程中遭遇的一个重要的应激管理难关。因为气温回暖,棚内气温变化大于棚外空气,易引起有益菌藻进行爆发性的复苏生长,一方面易造成水体营养失衡,引起倒藻,水体变为浓绿老绿,低温期间沉积在池底的对虾粪便、死藻、饲料残饵等有机污物在复苏的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藻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盐,导致水体生物耗氧量短时间内急速增大、同时藻类生长需要的营养盐与微生物分解转化的营养氮盐供给与消耗不同步易引起亚硝酸盐、氨氮升高,如果此时水体有益微生物没有保持种群优势,有害细菌即通过营养竞争性繁殖得以迅速生长,引起水变;另一方面,对虾的呼吸作用加快,生命代谢活动旺盛,如水体环境在回温期得不到及时的调理,水体毒素及有害的气体增多,白对虾在能量、溶解氧和维生素方面如得不到有效、迅速的补给,对虾就会出现应激性脱壳异常、脱壳不遂,中毒性偷死等情况。
总之,冬棚养虾的三个应激反应的有效防控措施是相对漫长的冬虾养殖过程中必须要认真对待、严防死守的三个关隘口,也是白对虾冬棚殖管理过程和环节的三个最重要的管理内容,当我们成功死守住这三道应激难关,让对虾的成长顺利冲过这决定生死命运的三个关隘口时,冬虾丰收的希望诚然离我们就不远了!。
(文章来源:白对虾养殖产业联盟作者:黄明安中国水产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