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防控与养殖创新主推技术
发布时间:2016-06-24
一、病原检测技术。
建立了相应的PCR、实时定量PCR技术或病原快速高灵敏度检测试剂盒,提倡在亲本繁殖、种苗培育、水产种苗放养和病害诊断中利用这些技术或检测试剂盒进行病原监测和诊断,选择无病原检出的亲体、种苗进行繁育和养殖,能为病害防控起到主要作用。
二、测水养殖技术。
利用总碱度、钙硬度、溶氧、pH、氨氮、亚硝氮等水质监测试剂盒以及TCBS平板,还可结合溶氧、pH、温度、盐度等的实时监控探头,对放苗前后和养殖期的池塘的表层及底层水体的基础水质理化条件进行监测,从而能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对养殖水体和底质环境的变化情况,确定技术操作措施的实施需求,达到维持健康良好的环境状况,降低环境恶化诱发病害或导致条件致病微生物致病的风险。
三、鱼虾混养生物防控技术。
选择在整个对虾养殖期或白斑病高发病期,口腔等效直径大于对虾,且偏向于捕食病死虾的鱼类,例如淡水或半咸水养殖中利用草鱼、鲶鱼、罗非鱼,海水养殖中利用军曹鱼、美国红鱼、石斑鱼等,与对虾进行混养,以捕食体弱的病虾或死虾,从而降低养殖池内白斑病在个体间的传播风险。
四、生物发酵套餐技术。
将生科一号(5公斤)和生物发酵包(5公斤-10公斤)打开后倒入一可封口的塑料桶内,加入100公斤池塘水,搅拌均匀后,用盖子或塑料薄膜密封,发酵3-5天后(发酵过程中可多次搅拌),有较浓的酸甜香味出现即可使用;全池泼洒,使用时一边搅拌一边泼洒。建议每套使用5-10亩(1米水深),少量多次,坚持每天使用一次,最好上午泼洒,使用过程多开增氧机,形成有益微生物的优势菌群,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清理水体和底质的残饵、粪便及有机质,转化氨氮和亚硝酸氮,从而改善养殖环境状况,降低病原菌感染和病毒病诱发风险。
稳定水体菌藻平衡,定期菌+碳源模式调节,比如生科一号+虾利源、分解底改菌+速效碳源等,保持池塘藻相和菌相的平衡。
五、微生物增强的生物絮团技术。
通过在养殖水体中添加生物絮团培养剂,平衡整个养殖系统中投入的C/N比,促进异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利用和转化养殖系统中的无机氮以及残饵、粪便和有机质等,在养殖系统中形成包含微生物、藻类、原生动物等的絮状活性团块,这些生物絮团在养殖前期还能为对虾所摄食而提高饲料蛋白的利用率,并大大减少换水和污染物排放,降低养殖对环境的压力;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充气增氧,保证溶氧在4ppm以上,以满足养殖生物和异养微生物的高呼吸需求,使生物絮团处于悬浮状态,并驱除养殖生物及异养微生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避免pH过低;通过添加石灰,进一步稳定pH在7.5—8.5范围;与此同时,利用筛选的特定功能微生物,包括无机氮转化、抗病等功能,例如盐单胞菌、假单胞菌、坚强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等,直接或者进行池边简易发酵后添加到水体中,使其形成优势群落,让生物絮团功能受控,从而能更好地提高生物絮团的防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