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关于分区养殖模式

发布时间:2016-08-08

近年来大江南北在流行一种新型养殖模式——推水养殖。该模式是从美国引进的,原名为“分区养殖”。由于整个养殖过程都需要动力将水推进养殖区,故名推水养殖。

分区养殖,顾名思义,就是在传统的池塘里分出“养殖区”和“净化区”,基本结构如下图:

养殖区的主要结构由槽式养殖池、推水装置和集污排污装置所构成。

分区养殖的基本原理就是将投喂饲料的鱼类圈养于小范围的区域中(约占总水面的2%5%),通过控制鱼类粪便并及时清理,减少污染;同时将水体95%98%的面积转化为水质净化区域,并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污染处理能力,从而提高整体水域的饲料承载能力,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实践表明,采用分区养殖模式,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并达到减少污染、节水减排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分区养殖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

1)改变养殖环境降低病害发生。由于养殖鱼类限制在小范围内,水质尤其是溶解氧便于控制,减少水质昼夜变化对鱼类造成直接影响,提高饲料利用率,即达到提高生长速度,又降低饲料污染,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应激从而提高鱼类的健康水平,减少病害发生。

2)减少养殖过程污染。集中圈养、集中投喂,便于残饵、粪便等池塘养殖主要污染物的直接收集与转移,减少污染。

3)便于管理、降低能耗。局部水质控制如溶解氧控制能耗大幅度降低;便于观察与管理,如疾病预防、治疗;降低投喂、捕捞等工作量和人工成本。

4)便于综合利用。由于不同鱼类分开养殖,避免主养品种与控水养殖品种相容性问题,净化区可更加合理地搭配养殖品种,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5)提高水质控制效率。分区养殖可从三个方面降低污染,首先是残饵粪便可大部分直接收集转移;其次是养殖区优质水质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污染;其三是净化区天然生产力的提高。

水槽是分区养殖模式的主体设施部分,常见的材质有水泥结构,也有钢架结构辅以玻璃钢或不锈钢片。最简易的有木桩辅以帆布甚至防水油毡,只要能隔水,都可以用来做水槽。

建设中的水槽可谓五花八门,“丰俭由人”。一般单个水槽的宽度约45米,长2025米,深1.52.0米。体积120150立方米。根据池塘面积大小设置相应个数的水槽。当然,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养殖品种、池塘大小等,没有完全一致的模式。

大家关心的一个很普遍问题是“产量”,这取决于具体池塘的生产力、养殖水槽占总池塘面积的比例以及集污排污效率和分区后池塘初级生产力的提高情况。按有关报道,养殖水槽的载鱼量国内一般在60100公斤/立方米之间,国外报道的叉尾鮰可高达500公斤/立方米。

目前许多报道的产量大多只给出水槽的产量,很少给出按整个水体计算的平均产量,这是一种严重的误导。例如,池塘原来产量1500公斤/亩,集中养殖在2.5%的范围内,以水槽面积计算,则亩产最基础的起点是1500/2.5%=60000公斤/亩。以水深1.5米计算,即产量为60公斤/立方米。如果产量不高于这个基数,那使用这种模式是失败的,因为平均产量根本没提高。

分区养殖的主要设备——推水动力,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气提系统,由空气压缩机、微孔气管(也称纳米管)和导流板组成:

推水装置具有增氧和推水双重作用。因此,在系统设计时,水槽的大小、结构和空气压缩机的功率大小要结合起来考虑。一般来说,在空气压缩机固定的情况下,水槽体积越大,水槽内水体交换速度就越小;水槽的宽度与深度的截面积越大,水流速度也越小。

水流速度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氧的供应、代谢物,尤其是氨氮的去除、养殖动物对水流速度的适应性以及残饵粪便的沉淀收集等因素。

溶解氧与流速。水槽内总耗氧量主要来自养殖动物的直接消耗。也可以说是来自饲料的投入,可按饲料投入量来估算。假设粪便残饵等在水槽中所消耗的溶解氧忽略不计,根据相关经验,鱼类摄食一公斤饲料需要消耗400克氧。如果不考虑水槽中额外增氧,并允许进水口与出水口溶解氧相差 1 ppm,则一个投饵量为150公斤/天的水槽每分钟的供水量必须达到150*400/24/60=41.67立方米。如果水槽宽度为4米,深度为1.5米,则平均流速要达到11.57厘米/秒。

氨氮浓度与流速。假设饲料蛋白含量为32%,利用率为40%,无效氮溶解率为80%,进水口与出水口氨氮浓度差为0.1 ppm。则投饵量为150公斤/天的水槽每分钟的供水量必须达到150*32%*60%*80%*1000*16%/0.1/24/60=25.6立方米。在上述同等条件下,则平均流速要达到7.11厘米/秒。

鱼类生理与流速。有人提出鱼类的最大巡航速度(即基本不消耗能量情况下的游泳速度,水流大于这个速度鱼类就要消耗能量)经验公式为Vcr=0.15+2.4LL为鱼类的体长(米),Vcr的单位为米/秒。假设鱼的体长为0.1米,则最大巡航速度为0.15+2.4*0.1=0.39/秒。当然,不同鱼类的最大巡航速度不同,要根据具体养殖动物的实验数据去设计。

残饵、粪便收集与流速。流速过快,则残饵、粪便难于沉淀收集,流速太慢,则残饵粪便容易积累在水槽中。沉降速度可用Stokes’公式计算:

Vs = gPp - Pwdp^2/18u

其中:Vs为沉降速度,米/秒;g为重力加速度,米/^2Pp为悬浮颗粒密度,公斤/立方米;Pw为水的密度,公斤/立方米;dp为悬浮颗粒物直径,米;u为黏度系数,Pa*秒。

此外,粪便的形状与饲料配方又有相关性。粪便成型则容易沉淀,需要相对高的流速,而不成型、散状粪便如果流速过高则无法沉淀收集。

因此,水槽的流速控制关系到方方面面,与养殖效果关系密切。所以,不同养殖品种、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以及不同饲料品质,对水流速度都有相应的要求,不可简单地复制。据报道,国外的经验是35厘米/秒,但没有报道具体鱼类的品种。所以,分区养殖水槽的水流速度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更深入的探讨。